close

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7月26日晚間於雲居樓為2016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修持週學員接心開示,說明禪宗與禪定,一個主張不立文字的宗派,卻留下龐大的語錄經典供學人參透,儘管開悟的境界是「如人飲水,冷暖自知」,仍期勉大家從禪定中感受世間的美好。

「打坐使心靈沉靜,可以感受到平常中的不平常,聽到生活中常被忽略的事物,例如鳥鳴的清脆宛轉,」並指出,之所以沒有注意到平常簡單的事物,是因內心雜亂、妄想紛飛。

慈惠法師說明,佛教代表性的修行方法為念佛和禪修,淨土宗念阿彌陀佛,是仰仗阿彌陀佛的力量接引至西方極樂世界,禪定則靠修行的力量開悟。念佛是相當普及的修行方法,但為達到一心不亂,至明代輔以禪坐收攝身心,發展出「禪淨共修」。

釋迦牟尼佛在靈鷲山對眾多弟子說法,佛陀拈起花朵,環視座中眾弟子,此時大弟子摩訶迦葉對佛陀報以微笑,此即著名的「拈花微笑」公案,佛陀便將禪法傳予摩訶迦葉。從拈花微笑中,看到「禪」就在師徒間的心領神會,境界之美,不可言喻。

禪是宇宙真理,不立文字,為師徒間領略相通,但在所有宗派裡,典籍數量卻最為龐大,禪宗發展到後來「一花開五葉」,有各自的宗風和接引學人的方法,有循循善誘如慈母般的曹洞宗,以及以棒喝聞名的臨濟宗。

慈惠法師指出,臨濟宗的教法看似無理,但是臨濟兒孫滿天下,而且老師是否棒喝也要看弟子根器。日常生活中,搬柴運水無非是禪,動靜一如才是真工夫。他分享赴日留學6年精進禪坐,自認已不會像以前動輒發怒,但一回來面對繁忙事物時,發現脾氣又來了,「原來真正的定力是不被外境影響,修持工夫如何,在境界來臨的當下才見真章。」並以蘇東坡和佛印「一屁打過江」的故事,說明人的喜怒哀樂總是掌握在別人手裡。

慈惠法師跟隨星雲大師數十年,發現大師無論身處何種場面,仍能維持一貫步調,不慌不亂,故能成就佛光山和佛館之大。「有定力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質,不因些微事情影響心情。」

慈惠法師最後勉勵大家,持續禪修,讓它成為習慣,並將禪定運用在工作、學業上,奠定自己的基礎。「悟」在修行中累積,即便無法言說開悟的境界,但從逐漸的領悟中,修持的路必會越走越寬廣。


本文來自: http://www.lnanews.com/news/%E6%85%88%E6%83%A0%E6%B3%95%E5%B8%AB%E7%A6%AA%E5%AD%B8%E7%87%9F%E9%96%8B

arrow
arrow

    diazw256o5x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